[英國打工度假] 打工度假然後呢?在倫敦工作兩年,回台後的求職之旅!

求職紀錄

Last Updated on 15 11 月, 2024

目前任職於英商,產業在台灣算新,出國打工前也是在同產業,稅前年薪落在 70 – 90 萬區間 (獎金跟加班費粗估),身為一個對職涯沒有野心的人,對這個薪水還算滿意。

這篇求職之旅算是寫給自己,文末還會有些自我的反思,如果是文組也正在找工作,也歡迎參考喔!

之前寫過相關內容也有刊登在《 換日線》:出國打工度假等於履歷空白嗎?消除迷思看這篇!

在倫敦第一份工作的同事們

回台灣之後其實沒有很急著找工作,但希望能夠持續投入股市,所以還是希望有穩定的現金流,才能有本金投入。

另一個實際考量是,有正職工作跟自由工作者比起來比較好申請貸款。

求職前是先以接案方式維持金流,主要是做社群行銷,業主是之前配合過的老闆,也有另外的遠距兼職工作。

 求職方向

主要兩個大方向:行銷或原產業。

開始經營自媒體後,逐漸對數位行銷產生興趣,所以也投了不少行銷職缺。

原本是滿排斥回去原產業,因為過去的經驗不算好,所以內心有疙瘩。

不過反感主因是跟產業內的「人」有關,而非不喜歡工作本身的性質。

加上求職時,找原產業相對有利,且整體薪資也比較高,所以看到有興趣的職缺還是有投遞。

預期薪資是不要跟前一份工作差太多,然後月薪至少有50K。

前一份工作的薪資可以參考下方 Instagram 分享過的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G湯塊(@gpowdersoup)分享的貼文

除了薪水外和工作內容,我其實最在乎的是特休假多不多和同事好不好相處,這兩點才是決定我能不能長久待在一間公司的關鍵因素。

 求職前背景

先說下我的背景有多普通,對職涯有多沒計畫 (?

國立大學文組科系畢業,年紀是 30+,求學期間都在中南部。

過去工作經驗大多是外商行政類型,產業算是很多元,最長一份工作是 1 年 8 個月。

從 2016 年開始,就去旅居美國4個月、加拿大1季、菲律賓1年,中間是有很多職涯中斷時期,每次都是裸辭喔 ^^

一直到 2020 年初才回到台北工作 (原產業),工作頤年半後 2021年中裸辭,並在一週內抽到英打簽證。

2022 -2023 都待在英國工作,主要就是當精品銷售。

 求職準備

作品集

過往沒有行銷相關的工作經驗,因此有利用 Notion 準備作品集,完成後就設定為公開頁面。

很方便就能分享給他人,也沒有開權限的問題。

內容就是放入自媒體的行銷經驗,包含網站及社群,另外也有加上當接案社群的成績等。

履歷也有修改到最新版本,中文版和英文版都有放上求職網站以及 Notion 作品集頁面。

如何製作 Notion 作品集,我是參考下方影片,雖然他主要是做 UX designer 的作品集,但概念是一樣的。

線上課程

此外也有上一些 Google 的免費數位行銷課程,後來剛好看到每年幾乎都有的「Google 數位人才探索計劃」

於是也有報名參加,2024 年共有兩個學程:「數位行銷學程」及「Google Cloud 學程」。

只要完成其中一個學程就會得到證書 (如下圖),上面會註明完成之課程,我只有完成數位行銷學程,但有完成部分 Google Cloud 課程。

假設沒有跟到每年開課的「Google 數位人才探索計劃」也無妨,還是有其他免費課程會拿到證書。

收到證書後就可以放入作品集、履歷跟 Linkedin Profile 。

如果 Google 免費課程沒有符合你需求的話,也可以上其他付費課程。

目前我最推薦的英文平台會是:CourseraUdemy

Coursera 除了課程多元之外,也有和很多官方學術機構合作,如:密西根大學、史丹佛等,所以證書都相對比較有權威。

 

Udemy 則是著重技能發展,也就是術科能力的課程,且價格很便宜,優惠時只要300多台幣就可以買完整課程。

Udemy 有月費方案,每月只要 350 台幣;也有團體方案,年費是 $360 美金,最多可以20人使用!

履歷更新

關於要不要放入英國的工作經歷,我自己是覺得如果產業和工作性質差異很大,可以不要放,但還是要交代這1-2年去向。

我的經驗是:雖然在履歷上有註明「工作地點」也有說明是拿什麼簽證,但很多人資和獵頭根本忽略,然後會問你為什麼轉換跑道。

 面試心得

求職這段期間收到大概將近10個面試邀請,婉拒面試的也有。

這裡主要分享印象比較深刻的幾個面試,幾乎都有拿到 offer。

順帶一提,我有穿一個鼻翼環,是在 2020 年時打的,這次回台面試都有戴著。

美商公司 Logistics/Supply Chain Assistant

這間美商是被台商買下,所以整體感受還是偏台商。

和行銷及原產業都無關,但離家裡很近,車程大約 7 分鐘。

人資會先用中文 Phone Screening,確認符合期望後會再安排面試。面試當天是全英文,有兩位主管和人資一起。

雖然是全英文,但其中有位直屬主管的英文口說能力不是很好,問的問題不夠精確。

加上他問了很多工作年資不夠長等問題,感覺思想觀念上不是很符合,所以雖然當天就收到offer ,我最後還是選擇婉拒。

值得一提的是,這間的人資很專業,婉拒 offer 後也有打來問原因,後來也有加他的 Linkedin。

進去後辦公要全英文,即使同事是台灣人也一樣,辦公室外也有貼一張「English Only」。

核薪結果是非常接近預期,其他福利都偏普通,可能會偶爾配合美國時間加班,每月有1-2次的遠距在家上班的日子。

台商公司 Procurement

跟原產業有關的公司,在業界也算知名。

一開始投遞的履歷比較接近 Coordinator,也有去面試。但後來那個職缺沒有要開。

他們又再打來問我要不要試看看採購職缺,所以總共面試了兩次。

第二次的面試其實很愉快,也很喜歡直屬主管的風格,感覺工作上會很合得來,不過聽起來也是偶爾需要加班。

整間公司氛圍都很年輕,平均年齡不超過 35 歲,辦公室地點在很新穎的大樓。

最大缺點是因為我沒有採購經驗,所以他們有把我的薪水壓低。

雖然隔兩週後有收到 offer ,福利也不錯有供午餐和福委等,但因為薪資不是很滿意,離家距離也滿遠,所以最後還是婉拒。

台商公司 行銷企劃

這間是在 Threads 上看到的職缺,看工作內容覺得好像跟自己的技能和興趣滿吻合,所以就投看看。

面試邀請是在台北,但我內心有點抗拒,所以就有問能不能線上面試,對方也很快就說好!超加分!

整場面試都相談愉快,總共有一位主管和一位同職位的行銷,兩位都還很年輕感覺充滿活力。

期間也有表示接下來要出國,要七月底才能正式 onboard。

後來大概一週收到 offer,出國前可以用兼職方式遠距協助,也有去客戶端實體開會。雖然薪資沒有達到預期,但還是有超過前一間台商。

兼職期間的薪水,有比較晚給,但我當時人在泰國沒有想泰國。後來回台灣看到員工群組再說公司薪水遲給,我內心警鈴大響。

klook 優惠

再加上一開始有說好到台北上班,且也有特地去看辦公室,結果回台後,同事突然說辦公室租約到期,改成遠距辦公。

全部的同事也都是搬家前最後一週才知道,感覺公司狀況不可預期,太多未知。

後來又做了大概一個星期,收到英商的 offer 煩惱超久,還是決定去英商。

雖然我很喜歡行銷的工作,也很喜歡同事,但薪水遲給,真的有點可怕,感覺公司營運狀況不佳。結果隔月的薪水也是遲給。

英商公司 Coordinator

跟原產業相關,是在104人力銀行上投,然後收到英國總公司的意願詢問。

有直接把薪資待遇和報到時間寫在信上,有興趣再進一步面試。

總共有兩次全英面試,一次是跟英國總公司的主管,另一次是跟台灣當地的英籍主管。

我第一次面試就有說接下來要出國,所以沒辦法很快二面。

然後在泰國期間瘋狂收到主管來信,追問我何時可以面試,信上還說已經有人去實體面試囉,但我還是堅持等回台灣再線上面試。

兩次面試都滿簡單,就是問一些過去在原產業的工作經驗,何時可以上班這樣。

二面完隔天就收到 offer,又開始問我可不可以提早上班,老實說很煩。

總之,最後我選擇了這工作,因為可以輪休十天,加上雖然在外縣市但有免錢宿舍可以住 (最近還多了差旅費補助)。

當時沒有談薪資,現在很後悔。

因為公司一開價就是超過五萬以上,加上我以為是 Junior 公定價,後來才知道同事薪水多我 35% (哭)

公司宿舍是三房兩廳的格局

美商公司 Virtual Assistant

全英文的遠距工作,第一關是填完資料後先線上測驗,非常冗長跟沈悶的考題,全部做完大概要一個小時,當然也都是全英文。

求職測驗的考試不是只有選擇題,也不是只有下方這幾個測驗。

測驗通過之後,會收到人資的面試邀請,當時我人在泰國,已經有其他 offer ,但還是想面試看看。

公司比較像一個 Agency 招攬很多 Virtual Assistant, 然後會指派你去當客戶的助理,但薪水是 Agency 發的,薪資是發美金。

大膽猜測人資應該是菲律賓人,但他講話超像機器人,並非語調很平沒有起伏的關係,而是面試人的講稿他應該講得很膩,面部也沒有什麼表情。

這間最後是無聲卡,我的猜測是因為薪資開高了,同樣都講英文,他們可能更想用 CP 值高的菲律賓人。

 求職時間線

2024 一月底回台

2024 三月求職準備+面試+收到offer

2024 四月接案當社群行銷

2024 五月持續面試

2024 六月開始兼職遠距工作+收到行銷offer

2024 七月去泰國+offer大抉擇

2024 七月底開始正式到職

 回台求職的反思

加班是常態

雖然有拿到幾個 offer ,但都不是很理想,加班似乎是常態。

不管有沒有加班費和補休,我都寧願不加班。可能過去大多在台北工作,不知道是不是中南部的 default 就是要加班?

特休假按照勞基法

我前面有提到,比起工作本身,更在乎特休假及同事相處。

目前的工作雖然特休假也是按照勞基法,但因為可以輪休,感覺上休假時間其實很多,基本上是半年都在休假。

之前在台灣,都待在一進去就有10天特休的外商,這次發現 90% 公司特休都只是按照勞基法,這點我真的很不滿意。

一定要談薪資

前陣子得知同事的薪水多我 30% ,心情非常複雜。

很大一部份是對自己很不滿,為什麼沒有談薪資就直接拿 offer,尤其當時他們急著要我 onboard,應該會比現在更有機會談高。

不過當時煩惱的事情是工作選擇,似乎思緒已經被佔滿,沒辦法思考更多其他的事。

加上該同事一直都待在同產業,更有機會知道薪資範圍,我則是離開兩年才會來,中間已經有資訊落差。

 結語

其實我不算很積極的求職者,主要比較用心的應該是用 Notion 做作品集,結果最後也沒有當行銷。

投職缺的頻率也沒有很高,可能突然晚上很焦慮時才會狂投。

這樣的求職強度還能拿到還算滿意的工作已經很幸運,雖然還有些小遺憾。

不過最近公司福利有改善,所以相對剝奪感有比較降低。

更多工作記錄在 Instagram 的 Story

繼續閱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