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on 12 1 月, 2025
2024 年初的時候從倫敦回台,對於職涯沒有什麼想法,於是上了一些線上課程,除了之前分享過的 Google 數位人才探索計劃之外,也有 UI/UX 相關的課程。
不管是不是為了轉職,學習其實也是了解自己的重要過程,可以更清楚知道自己喜歡跟不喜歡的部分。
接下來就我自己對於自學 UI/UX 的資源做一個統整,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繼續往下閱讀。
UI/UX 是什麼?
UI 的全名是 User Interface,中文就是「使用者介面」;UX 全名則是 User Experience,中文是「使用者體驗」。
UI 設計著重於使用介面的視覺規劃和操作的便利性,而 UX 設計則更關注使用者在互動過程中的滿意度和整體體驗。
這兩者並非單獨存在,而是「共同協作」,以滿足使用者需求並達成最佳成果。
這兩者通常是相輔相成,就業市場上也會有分開的職缺,如: UI Designer 或是 UX Designer。
目前更常看到的職缺名稱會是:Product Designer (產品設計師),當然他們的職責都會有些許差別,但主要做的事情就是「透過設計思考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UI/UX 如何自學
自學 UI/UX 主要分成四個階段:
- 建立基礎知識:參考免費的線上教學資源,學習 UI/UX 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工具,例如 Figma。
- 實際操作:利用 Figma 嘗試自己設計一個小型專案,例如 APP 的首頁或網站介面。
- 尋找社群支持:加入相關的設計社群,與其他學習者交流並分享心得。
- 持續精進:參考各種設計案例,學習最新的 UI/UX 設計趨勢和技巧。
UI/UX 基本觀念及知識
有好的UI/UX基礎觀念對產品設計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這一階段的自學資源算是最多的,不管是文章還是影片,皆有許多渠道可以獲得。
以下是幾個我自己嘗試後推薦的管道:
YouTube
這兩位都是非本科身,透過自學成為 UI/UX 設計師,影片內容大部分以初學者的角度出發,目前在 YouTube 也很活躍。
文章
- UX 四神湯:成員來自世界各地,帶來許多第一手業界觀察。
-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文章面向廣泛,且有舉辦設計比賽可參加。
工具學習及實際操作
身為 UI/UX 設計師,最常使用的工作,絕對會是 Figma。
- Figma 自有資源 (文章皆為英文從基礎開始)
- 產品設計實戰:用Figma打造絕佳 UI/UX (中文完整課程)
尋找社群支持
我自己有上了一堂關於產品設計實戰的課程,這堂課除了上課之外,還會提供同學在社群進行討論,透過討論交流可以吸收不同人的經驗談,此外在 Facebook 上或是美國論壇也可找到相關社群。
持續精進
到了這個階段,個人認為有兩種方向可以持續精進:水平或垂直。
水平方向指的是,學習廣泛的知識成為 UI/UX 的通才,不僅是設計也對 UX Research 、 UX writing 等方面有所了解。
垂直方向指的則是,鑽研單一領域成為專才,如:往 UI 領域深造。
Figma 是什麼?
前述提到的 Figma 是一個協作軟體,主要用於介面設計,只要註冊免費帳號就可以線上使用,不需要下載應用程式也沒問題!
使用 Figma 可以做出元件、原型 (Prototype) 等,是目前 UI / UX 業界最多人使用的軟體。他厲害的地方是在可以跨團隊的版本協作,讓公司的產品就算有多個頁面或是不同產品線都可以保持一致的品牌顏色、元件、字型···等,不會每個設計團隊定義出來的顏色都有些微落差。
我自己最一開始使用 Figma 是為了做圖,如下圖可見此網站的 logo 就是用 Figma 畫的。
但是除了最基礎的功能之外,對於其他更進階的功能都不了解,所以還沒有體會到 Figma 協作能力的強大,所以才想要更進一步的精進。
過去幾年 UI/UX 設計越來越廣為人知,隨著數位化的需求,也有許多人選擇投入此領域。
整體而言算是很新的職務,尤其在 Covid-19 爆發後,需求成長的很快,才就有越來越多人討論。
如下圖可看出,搜尋字詞 UI/UX 在 2022 年時達到巔峰。
過去曾短暫上過 Google 的 coursera UI UX 課程 (未結業),但此課程主要內容著重在「使用者經驗的設計」,沒有針對 Figma 著墨太多。
所以一直以來對於 Figma 的使用上並不是很有自信,也想要透過課程自學來補足這塊缺失。
最適合新手的Figma課程 👉 產品設計實戰:用Figma打造絕佳 UI/UX
Figma 練習:學習從模仿開始
如同學習語言或是烹飪,一切都是從模仿開始。
學習 UI/UX 也是一樣,可以透過模仿來練習!
下方 Aliena Cai 的影片中就有提到,可以模仿 APP 和網站的 Layout,用 Figma 製作出一模一樣的網站。
首先可以選定想要模仿的網站或 APP,截圖後,就可以置入到 Figma 中。(下圖以 Agoda 為例)
把畫面中出現的元件都一一畫出,繪製過程中,也能夠更了解實際產品的間距和字體大小等。
透過這樣的練習,不禁可以去思考設計師的想法,也可以更清楚自己到底喜不喜歡產品設計這件事情。
日常生活中的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是一種以使用者為中心、解決問題的框架,不僅適用於設計領域,也能提升其他領域的工作效率和創新能力。
UX 的核心在於提升效率和體驗,可以將設計思維等原則應用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
以我而言,這個網站在我開始上了 UI/UX 課程之後,越來越常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內容撰寫以及版面安排。
舉例來說,Y2K 時代的網站都是很陽春且不易使用的,以下圖 2004 年的 BBC 網站來說,對於讀者要找資訊來說並不容易。
且文字和眼色過多,反而覺得畫面很雜亂。
資料出處:Wayback machine
UX desgin 不僅是可以用在 APP 上,網站上也是需要設計去提升閱讀體驗。
全都是以文字為主體的網站內容,對於閱讀和使用的體驗來說,非常糟糕。
對於像我這樣沒有設計背景的站主,設計的思維也是不可少。
不僅是站主,一般生活日常上也會需要運用到設計思維。
比如說:排隊的動線、微波爐上的操作按鈕、網站購票的流程等,全部都是有將使用者的體驗思考進去。
了解更多 👉 產品設計實戰:用Figma打造絕佳 UI/UX
老實說即使沒有轉職成為 UX designer ,我也很推薦學習「使用者體驗」的相關知識,對於架設網站和工作上的思維都有許多幫助!
轉職成為 UI/UX 設計師的優缺點
在貿然投入資本和時間學習 UI/UX 之前,可以先多了解轉職的優缺點。
優點
- 需求以科技業為主,職涯前景看好
- 因數位化的普及,UI/UX 設計師的需求持續上升,特別是在科技業、政府服務相關及金融等行業。
- UI/UX 技能具有國際通用性,可以更彈性地選擇遠端工作或海外職缺。
- 可結合創意與技術
- UI/UX 設計師的工作充滿創意,可以自由發揮設計能力,同時結合技術解決使用者問題。
- 通過設計提升用戶體驗,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實際應用於市場並獲得反饋。
- 自我學習資源豐富
- UI/UX 是一個資源豐富的領域,網路上有許多免費或付費課程、社群和實戰案例,幫助學習者快速上手。
- 使用工具(如 Figma)直觀易學,入門門檻較低。
- 較靈活彈性的工作型態
- 很多公司提供彈性工作時間或遠端辦公,讓設計師擁有更高的工作自由度。
- 接案工作或自由職業也是 UI/UX 設計師常見選擇,能有更多掌控時間和專案的機會。
缺點
- 競爭激烈
- UI/UX 設計因門檻不高,吸引了大量文組的轉職者,尤其是入門級別職位,競爭非常激烈。
- 假如作品集不夠出色,且缺乏實務經驗,較難進入大公司或知名企業。
- 學習曲線陡峭
- 雖然工具容易學習,但要真正掌握設計思維、使用者研究和跨部門協作等技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
- 即使進入業界,仍需要持續學習和追蹤最新的設計趨勢與技術。
- 職場不可預期的挑戰
- 公司可能將設計師視為單純的「美化工具」,而忽視用戶研究的重要性。
- 跨部門協作時,需要花時間說服其他團隊成員理解設計價值,增加溝通成本。
- 心理壓力大
- 產品需要不斷迭代與改善,會收到大量的反饋和意見,可能會影響自信心。
- 一個設計的好壞往往受到主觀評價影響,需要具備抗壓能力。
- 設計與商業利益的衝突
- 雖然設計工作充滿創意,但實際執行中需要考量技術實現與商業需求,可能會限制設計發揮空間。
適合轉職 UI/UX 設計師的人
- 喜歡結合創意與技術的人。
- 願意投入時間學習,且能適應不斷變化的行業趨勢。
- 具備耐心和良好溝通能力,能接受反饋並不斷改進。
- 希望追求更靈活彈性的工作方式。
總結
其實想要轉職自學 UI/UX 也是可以,不過以我個人經驗來說,時間成本比較難以估算。
雖然現在免費的自學資源很多,但非常的零碎且缺乏系統化,想要整合所有學習到的知識並不容易,因此我會更傾向透過課程來進修。
整體而言學習 UI/UX 對我的幫助許多,不管有無轉職,設計思維都可以活用在日常生活中。
UI/UX 資源推薦 👉 產品設計實戰:用Figma打造絕佳 UI/UX 結帳輸入折扣碼「aohahow」,全站課程 9 折起(募資課程除外),使用期限至 2025/12/31!